我的圍棋觀

  趙治勳著


  吳先生不容分說的轉換

  吳清源先生的棋完全是隨機應變的好棋,那沒有絲毫破
綻的靈活轉身,使我一下子就入了迷。其魅力究竟是什麼東
西呢?妙在何處呢?我認為先生的下法,好像總是在偵察什
麼似的。

  7圖 這是在昭和二十八年(一九五三年),吳先生執
黑與阪田先生的「十番棋」之中的第二局。


7圖

  黑1先手利後,再於3位打入挑起戰鬥。請把本圖的黑
1和木谷先生的2圖中的黑23做一下比較。雖然落子的地
方相似,但木谷先生是暗暗地積蓄力量,而吳先生是一下子
走完了,快速地定型。

  白4就是所謂的「滯重」,遭到黑5至7、9的衝斷。
像這樣麻利的挑戰,和木谷先生的含蓄正好相反。


8圖

  8圖揭示了實戰經過。至黑36位止,棋的步調是一口
氣地直線進行,結果黑有利。這樣黑方就很快地確立了優勢。
這種嚴厲的、完全是直接了當的吃棋法,充分體現了吳先生
的「強」。

  但是,這樣的下法,只要失誤一步,就會導致無理和過
分。對於吳先生,後人也許會有這樣的評價:「稍有一點無
理的味道吧。」其實,正因為最強的著法,最好的手段,一
旦下的過分就會謬之千里,所以被這樣評價也並不奇怪。不
過,吳先生完全是以周密的準備,作為行動依據的。因為一
旦準備不足,立刻就會全面崩潰。

  由於吳先生的全盛時期,是站在必須打敗不貼目的黑棋
的立場上,所以也只有採取這種不留餘地的疾風驟雨般的快
速戰法。雖然吳先生從青年時代、新佈局的時代起,就是快
速的棋風,而在全盛期則更進一步,達到了玄妙的境界,再
加上那出類拔萃的才能,更如虎添翼。因此,當時和吳先生
對局的人,一定會有無法抵抗的感覺。

  把棋按「厚味」和「速度」區分時,專業棋士肯定會對
「厚味」的評價較高。雖然我不明白其中的緣故,但總感到
對「厚味」和「積蓄力量」的評價帶有傾向性。難道是因為
「厚味」、「積蓄力量」的棋比「速度」更具有妙味嗎?譬
如現在,對秀榮名人的評價很高,對秀哉名人的評價則未必
很高,就可能和棋的風格有關。

  吳先生決不是厚味的棋,但目前除吳先生以外,儘管有
那麼多具有高超棋藝的一流棋士,厚味的棋在現今卻成了主
流。不過,我認為過分強調厚味,就不能正確掌握棋藝。「
厚味」被強調得太過分,也和宣傳機構有關,應該強調僅有
厚味就不成為棋。

  我本身喜歡快速的棋,因此,在目前厚味棋盛行的時代,
希望為「快速」恢復權利。實際上這兩種棋的本質是一樣的,
只是因為表現不同,性質好像也有很大差別似的。


  吳先生的真髓是自由的精神

  吳先生就是這樣從一開始就乾脆利落地去主動挑戰。這
種快速戰法,當然是伴隨著特殊的狠勁。和前面提過的木谷
先生的棋進行比較來看,木谷先生則是以最初的堅實下法,
以求達到將來飛躍的棋。因此成為這樣:

  吳先生的棋是現在好-》其次還好-》再其次仍然很好;

  木谷先生的棋是現在似乎不太好-》忍耐-》不久就全
好....

  吳先生是不斷地追求著「現在」的好棋。而漸漸才好起
來的木谷先生是追求「將來」的好棋。

  與本因坊秀和相比,吳先生的棋更能引起我的共鳴。我
認為自己棋的氣質十分適合於採取吳先生的的下法。初次打
吳先生的譜還是在入段之前,大約是十歲或十一歲的時候,
從那以後就沒有間斷過。《吳清源全集》我已打過三遍,現
在已經是第四遍了。由於第三卷已翻得殘缺不全,前幾天我
又去買了新的。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地打譜研究吳先生的棋。

  因此,即使是對於業餘愛好者,我也想推薦《吳清源全
集》,不管棋力如何,最好能把《吳清源全集》作為必讀教
材。如果五年、十年不斷地打譜研究,一定能把極好的寶物
弄到手。

  吳先生的棋是不斷地自由進行的,即使在形式上也沒有
停頓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放眼未來的廣闊視野吧。而且,
在自由的同時,又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這才是極優秀的。

  專業棋士或者業餘愛好者應該去領會其中的精神,即使
不理解著法的意義,僅僅打譜也是有益的。只要反覆地打譜
研究,就一定能夠領會。吳先生的自由精神,就像潺潺的流
水一樣。

  提到自由精神,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

  9圖 這是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吳先生執白和
阪田先生的對局,黑棋不貼目。


9圖

  白1至9的下法是值得學習的,黑10形成了大模樣。


10圖

  10圖 白1侵消至黑8為止,是正常的應對。這時吳
先生下在9位,讓黑10扳「二子頭」。從局部來說,這種
下法是不能考慮的。有人會認為這樣的地方被「扳頭」就不
是棋。但一旦這樣狹隘地認為,那麼,他就快要不能自由地
發揮想像力了,反之,如果能事先洞察被「扳頭」的變化,
就能馬上打破象基本公式似的那些條條框框。

  白9及早逃出以後,即使被黑10扳頭,白13仍能點
入三三,這就是細膩的棋。其實先生自身,「二子頭」被扳
也是難受的,其他的人也許想不到吧。


  由自由而產生的意外手段

  因為具有那樣的自由精神,所以在吳先生的棋中,新手
法和新訣竅當然很多。從新手的發現次數來說,吳先生恐怕
佔第一位。無數的「吳清源定式」與新手法,對豐富昭和年
間的棋所作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下面從留在我印象中的精彩場面之中,挑出二三例看一
下。


11圖

  11圖 這是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吳先生和
巖本先生的十番棋的第六局。現在白▲跳起,吳先生以黑1
打入,至白6留下了活角的手段後,黑7再斷,挑起戰鬥。
這實在是準備周密的次序,雖然有些難以理解,但如不作任
何準備就以黑7斷,那麼隨著戰鬥的推移,左上角就有可能
全部成為白地。因此,先下手保留活角的權利,對白棋來說,
由於受黑7斷點的威脅,至白6採取把棋走厚的下法也是不
得已的。

  黑7斷以後形成激戰是必然的。那麼即使黑△兩子被吃
而形成轉換,由於角上留有活棋,黑棋效率也很充分。大致
說來,這樣的下法就意味著「周密準備」。

  我認為,只有本因坊秀和和吳清源先生才有這種直感力。


12圖

  12圖 這是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吳先生執白
對島村先生的對局。黑△跳起擴張模樣時,白1從單關守角
的外側刺,然後至白5擋住。這樣的下法,棋力弱的人簡直
無法想像。像我這樣的人對此局面,儘管會產生「啊!這樣
的下法真好!」的想法,但實戰中恐怕也不會這樣去下的。

  雖然吳先生在圍棋雜誌上曾說過:自己很喜歡在單關守
角的外側刺。但能這樣鎮靜地下,已體現了先生的力量。


13圖

  13圖 這是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先生執黑
和阪田先生的對局,是黑棋不貼目的棋。

  從黑1至11是爽快而簡明的定型,結果黑厚實。這決
不是簡單乏味的定形法,而是爭速度的絕好下法。即使從明
快上來說,這也是超群的棋。

  吳先生的棋就是這樣下的。

♠回上層